藏经斋古典素材网

全宋笔记 第一至六编全60册 2013

5560.jpg

注意《全宋笔记》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全宋笔记》PDF电子书第一编至第六编共60册,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辑大象出版社2006至2013年出版完成。
《全宋笔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是大象出版社陆续推出的一套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大型文献整理丛书,是一部经过系统整理、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全宋文》后推出的第三部大型文献总集。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有些笔记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与市场同类书相比,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书在科学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辑录宋人所撰笔记,真正体现《全宋笔记》“全”的特点;

其次,该书辑录之宋人笔记多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新”的特点;

最后,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的特点,即点校较为准确。

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均为唐宋文学和史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者。全书分10编100册,繁体竖排,共收录500余种宋人笔记,内容涉及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前6编出版后,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

《全宋笔记》序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创议编纂《全宋笔记》,并将这一设想与专家们磋商、交流,立即得到文史学界的认同与支持,学者们不仅对这一计划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议,有些还积极参与具体的点校工作。此后,这一项目又得到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样,这套《全宋笔记》就作为上海师大古籍研究所的重点科研选题,在校内外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历经数年寒暑,现在第一编书稿,即从宋初的《北梦琐言》起,至北宋中期的《月河所闻集》,约近五十种,已编定付印,即将面世。由此起步,编委会与大象出版社密切配合,按预定计划,每年分编出版,争取在五六年内将现已大致确定的约五百种宋人笔记全部整理完成,齐全出书。

中国古代笔记的整理出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受到出版界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出版过好几种唐宋笔记,如《隋唐嘉话》、《大唐新语》《唐国史补》》唐摭言》《云麓漫钞》、《南部新书》等,同时还印有《明清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则於同一时期编印有《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二十年来,笔记的出版则更多,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已有基础上,更计划编印「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上起汉魏,下迄清末,按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分批出版。中华书局则除已有的元明、清代、近代外,又增设《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已出有四十余种。其他出版社也陆续有单本笔记问世,如文学性强、颇有阅读兴味的晚明小品文性质的笔记《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已有好几家出版社出版。

以上情况,应当说促使人们对这方面的文献整理有进一步通盘的考虑,即扩大范围,加强计划性,注意对某一朝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笔记著作进行系统;完整的辑集。这也就是《全宋笔记》的编纂设想得到学界与出版界首肯的基本原因。现在,除了这套《全宋笔记》外,学术界又有提出编《全唐五代笔记》,以与《全唐五代诗》、《全唐五代词》、《全唐五代小说》配合《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二。。二年第三期《唐人笔记亟待整理》》。现在《全唐五代笔记》已由原湘潭师范学院(现合并於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承担,正在起动中。可以期望,辽金元、明、清各朝笔记总集的编纂,当也能引起相应的关注。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就開始創議編纂《全宋筆記》,並將這一設想與專家們磋商、交流,立即得到文史學界的認同與支持,學者們不僅對這一計剷提出不少寳貴的建議,有些還積極參與具體的點校工作。此後,這一項目又得到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樣,這套《全宋筆記》就作為上海師大古籍研究所的重點科研選題,在校内外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歷經數年寒暑,現在第一编書稿,即從宋初的《北夢瑣言》起,至北宋中期的《月河所聞集》,約近五十種,已編定付印,即將面世。由此起步,编委會與大象出版社密切配合,按預定計劃,每年分编出版,爭取在五六年内將現已大致確定的約五百種宋人筆記全部整理完成,齊全出書。

中國古代筆記的整理出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就受到出版界的關心和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古典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编輯所「就出版過好幾種唐宋筆記,如《隋唐嘉話》、《大唐新語》、《唐國史補》、《唐摭言》、《雲麓漫鈔》、《南部新書》等,同時還印有《明清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則於同一時期编印有《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叢刊》、《近代史料筆記叢刊》。近1一十年來,筆記的出版則更多,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已有基礎上,更計劃编印「歷代筆記小説大觀」,上起漢魏,下迄清末,按漢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分批出版。中華書局則除已有的元明、清代、近代外,又增設《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已出有四十餘種。其他出版社也陸纊有單本筆記問世,如文學性強、頗有閲讀興味的晚明小品文性質的筆記《陶菴夢憶》、《西湖夢尋》等,已有好幾家出版社出版。

以上情況,應當説促使人們對這方面的文献整理有進一步通盤的考慮,即擴大範圍,加強計劃性,注意對某一朝代、某一歷史時期的筆記著作進行系統、完整的輯集。這也就是《全宋筆記》的編纂設想得到學界與出版界首肯的基本原因。現在,除了這套《全宋筆記》外,學術界又有提出编《全唐五代筆記》,以與《全唐五代詩》、《全唐五代詞》、《全唐五代小説》配合(見《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二〇〇二年第三期《唐人筆記亟待整理》〉。現在《全唐五代筆記》已由原湘潭師範學院(現合并於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承擔,正在起動中。可以期望,辽金元、明、清各朝筆記總集的编纂,當也能引起相應的關注。應當説是一一十一世紀古籍整理研究的一個新界。以宋代文献來説,總集方面已出版的,先後有《全宋詞》、《全宋詩》、《全宋文》,《全宋筆記》整理完成,則宋代文學的文献资料,基本上就能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概貌(當然遺可考慮輯集宋元話本小説、由《全宋筆記》起動,引起其他歷史時期筆記總集的整理、出版,其意義當不僅限於文献整理,應當説,這將會引起對筆記這一傳統門類作現代科學含義的總體探索;過去很長時期,與詩、文、詞、小説、戯曲等相比,筆記的研究是相對薄弱的,現在我們應當把筆記的系統研究提到日程上來。當前的筆記研究,可以考慮的,一是將筆記的分類如何從傳統框架走向現代規範化的梳理,一一是如何建立科學體系,加強學科意識,把筆記作為相對獨立的門類文體進行學科性的探究。

「筆記」一詞,倒是很早就出現的,南朝蕭梁時劉勰《文心雕龍》在《才略》篇中,論建安時期作家時,説陳琳、阮瑀「以符檄擅聲」,徐幹「以賦論標美」,劉楨情高,應場學優,然後説:「路粹、楊修,頗懷筆記之工;丁儀、邯鄲,亦含論述之美。」此處的筆記、論述,是與詩賦等韻文對稱的散文文體,雖然與後來唐宋時期的筆記,概念不同,但劉勰未將筆記與小説相連,是頗有識見的。因為在中國傳統目錄分類中,從來就不將筆記作為一個獨立門類來處理,而在具體論述中,又往往將筆記歸屬於小説,有時則統稱為筆記小説。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一十九丙部,將小説分為六頻,前兩類是志怪、傳奇,後四種為雜錄〖《世説新語》、《唐語林》等)、叢談〔《容齋隨筆》、《夢溪筆談》等)、辨訂(《鼠璞》、《鷄肋編》等)、箴規(《家訓》、《世範》等二這後四種所舉的書名,實際上即是現代意義的筆記。又如明顧元慶所輯《顧氏文房小説》,就收有唐劉觫《隋唐嘉話》、宋鶬頤正《芥隠筆記》等;同是明人的商璿,其小説類叢書《稗海》,即收有宋人筆記四十八種,及宋人詩話一1種。民國時期進步書局輯印的《筆記小説大觀》,更收有不少唐宋筆記。宋洪邁《容齋隨筆》,其卷首自序謂:「予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記錄,因其後先,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這就是説,筆記乃讀書所得,見聞所及,隨筆雜錄,不分先後,文筆自由,不拘形式。至於筆記的内容,唐李肇《國史補》在其短序中則有較確切的概述:「紀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采風俗,助談笑。」首次以「筆記」命名的北宋宋祁《宋景文筆記》,其書分三卷,上卷稱釋俗,中卷稱考訂,下卷稱雜説,全書大多為考訂名物音訓,評論古人言行,雜采文章史事。這些都應當説是符合我們現代意義的筆記内涵的。但筆記的分類歸屬,在古代書目著錄中,卻極為紛雜。

中國古代目錄著作,自《隋書,經籍志》確定以經史子集為四大部類,至清《四庫全書總目》,歷一千四百年,經過不断調整,已正式固定,成為典範。當然,現在编制古籍書目,從傳統習慣來説,是可以繼續使用這四部分類法的,但我們現在對古代文化與典籍文獻的研究,則應從現代科學分類的概念出發,而不能受四部分類的限制。如四部之首的經部,其《詩經》類,應屬於文學研究;《易經》類,應屬於哲學研究;《書經》類,應屬於歷史學研究;《小學》類,應屬於語言文字學研究。因此我們現在把筆記研究作為一門學科,就應擺脱傳統的框架。前面説過,古代目錄書中從未將筆記列為專類,但仍錄有不少筆記書,不過對筆記的分類,並未有固定、明確的準則,有時甚至將同一書分列於兩個部類。如唐劉鍊《大唐新語》,《新唐書,藝文志》,將其一屬於史部雜傳記類(《新唐書》卷五十八「一屬於子部小説家類(《新唐書》卷五十九、清朝官修的《四庫全書總目》,則更為繁雜,如我們這次收人第一编的兩種筆記,《洛陽搢紳舊聞記》與《五國故事》,都系雜記五代舊事,不過是記洛陽,一是記四川及江南,體裁相同,而《四庫全書總目》卻將前者列入子部小説家類,後者列入史部載記類。怪不得南宋文献目錄學家鄭樵早就説過:「古今编書,所不能分者五,一曰傳記,二円雜家,三曰小説,四曰雜史,五曰故事,凡此五類之書,足相紊亂。」〈《通志‘校讎略》)

這裹還可舉一些例子,以備今後對筆記分類作歷史的考察。以唐宋筆記來説,《四庳全書總目》將裴廷裕《東觀奏記》、余知古《渚宮舊事》、王梂《燕翼詒謀錄》等列為史部雜史類,范成大《吳船錄》、陸游《入蜀記》列為史部傳記類,龍衮《江南野史》、鄭文寅《江表志》、周羽榊《三楚新錄》列為史部載記類,龔明之《中吳紀聞》、周去非《嶺外代答》、周密《武林舊事》列為史部地理類。子部則更不易辨别,如《東觀餘論》、《靖康湘素雜記》、《能改齋漫錄》、《容齋隨筆》、《野客叢書》等,列為子部雜家類雜考,《封氏聞見記》、《石林燕語》等,列為子部雜家類雜説,而與《封氏聞見記》、《東坡志林》、《容齋随筆》體裁相同的《唐國史補》、《谏水記聞》、《東齋記事》、《唐語林》等卻又另列入子部小説家類。《四庫全書總目》在《中吳紀聞》提要中曾明確提及,此書「仿范純仁《東齋紀事》、蘇軾《志林》之髓」,而寅際上此三書,卻分腐一.類,即分列於史部載記類、子部雜家類、子部小説家類。如果我們按傳統目錄框架來取捨筆記,恐怕就很難措手。就是説,我們現在研究古代筆記,不能抛開傳統目錄著作,但不能受這些框架限制。這次《全宋筆記》所輯五百種筆記,其涵蓋的門類是相當廣的,這也促使人們意識到文献整理與研究有機結合的必要。

關於筆記的研究,應當説,現在遣是起步階段,有不少問題,還需作認真探討,如中國古代筆記的淵源和分類,筆記與其他文體的關係,其自身的歷史發展階段,它所包含的史料價值和文化意義,|。至於宋代筆記,也已開始受到人們的注意。過去有的論著曾把魏晉至明清的筆記分為三大類,即小説故事類、歴史瑣聞類、考據辨證類〔參見劉葉秋《歴代筆記概述》,中華書局,一九八〇年六月〕。當然,按學科來説,還可再加細分,但這三大類大致的框架是可以成立的。比較起來,宋人筆記,小説的成份有所滅少,歷史瑣聞與考據辨證相對加重,這也是宋代筆記的時代特色與歷史成就。限於篇幅,這裹不可能對宋代筆記作全面的介紹與評論。我這裹有一個建議,即待此書全部完成後,可以再作兩件事,一是將所收五百種筆記的點校説明,再加補充、訂正,匯為一编,這實際上是繼清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後,另有一個新编的《宋人筆記緦目提要》,以使今天的研究者能了解和掌握宋代筆記的全貌;一1是結合筆記文默的特點,對整理工作經驗作一系統的總結,如底本的選擇,校讎的趨向,本事考證的取捨,傳統目錄分類的探討,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就文史結合的角度對筆記〈不限於宋代)的史料價值和文化涵義作較深的理論探討。應當説,宋人筆記的價值與意義,是很值得研究的,有些恐怕我們現在還未有充分的認識。如北宋的《夢溪筆談》,其中記載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其在中國印刷史上的史料價值已廣為人所知,而外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更對《夢溪筆
談》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記載,檢出一1百多條,並認為涉及數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和礦物學、物理學、灌溉和水利工程學、農藝學、醫藥和製藥學等(第I卷第六章,見科學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一月中譯本、這種從現代科學觀念來探索這部箪記的史料惯值,對我們是頗可借鑒的。又如南宋末周密所作《武林舊事》,《四庳總目提要》確認並肯定「是書記宋南渡都城雜事」,「目睹耳聞,最為真確」,但我們現在遣可以從廣闕的社會背景對書中所記的「雜事」作一次文化考察:如卷六《諸色伎藝人》記錄有四百八十位民間藝人姓名,同卷《諸色酒名》記有五十四種酒名,同卷《糕》條記當時臨安(杭州〉民間富有特色的食品糖糕、蜜糕、粟糕等十九種,同卷《書會》記錄臨安市内六個書會成員姓名或綽號,卷一〇《官本雜劇段數》記錄南宋當時官本雜劇劇本一一百八十部,這些都是官方正史或作家専集都未曾記有的。如像考古工作那樣,我們可以從中挖掘出過去未曾發現或未予重視的文物資源。又如我們研究宋代詩文,也可以從筆記中查獲不少材料,現在新编的《全宋詩》、《全宋文》,其中相當多的作品就是從宋代筆記中考索出來的,《四庫總目提要》在談及《武林舊事》時就特别提到‘,「南宋人遺篇佚句,頗賴以存。」又如宋代科舉,在整個中國科舉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其登科人數是歷朝最多的。幾年前我與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學者龔延明、祖慧等合作,編撰《宋登科記考》,曾多次從宋人筆記中檢尋出極有用的材料。如洪邁《容齋隨筆》卷一二一《金花帖子》條,謂北宋真宗咸平元年孫僅榜五十人,其中提及「自第一至十四人,唯第九名劉燁為河南人,餘皆貫開封、此劉燁為其他史籍未載,據此可補咸平元年登科錄。又如宋李赛《續资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記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三月乙酉:「斬孟州進士張兩。」而《容齋隨筆》卷一二一《下第再試》條,也記述宋太宗怒斬「孟州進士張兩光」,據此可補《長编》之缺字。又北宋太宗朝開始,唱名賜進士第後,皇帝特賜進士御詩,這是宋科舉試的一次創例,而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六《貢舉》條明確記為:「賜詩自興國一一年呂蒙正榜始。」又如《宋史》卷四四〇《文苑傳》載柳開應舉,只簡云「開寳六年舉進士」一句,而葉夢得《石林燕語》則詳記柳開此次應舉,最初為「被黜下第」,後為宋太祖「特賜及第」,可見不是一般性的應試及第,此可補正史之不足。又如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科試,宋《咸淳臨安志》卷六一《國朝進士表》及清修《福建通志》均載是科登第者有葉温叟,但僅简記其姓名,而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則有具體記載,記其與蘇軾同年登第及此後與蘇軾的交往(參見傅璇琮、龔延明合撰《〈宋登科記考〉剳記》,載《新宋學》第一輯,上海醉書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士一月)。

這亵還應一提的是,近十餘年來出版的幾部中國文學史著作,在論及宋代文學時,已把筆記作為宋代散文的一種文體,稱「宋代散文中遣出現了獨具一格的筆記文,這種文體長短不拘,輕鬆活潑,是古代文體解放的重點標志」,特别是南宋時期,如陸游《老學菴筆記》《入蜀記》、范成大《吳船錄》,以及吳曾《能改齋漫錄》、王明清《揮塵錄》、羅大經《鶴林玉露》等,都列入文學史論述的範圍,認為在宋代文學史上應佔一席之地〖參見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五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孫望、常國武主编《宋代文學史》下册第一章,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二不少古典文學論著已提出宋代筆記已是晚明小品的先驅。另外,宋代詩話的體裁也受筆記的影響,不少筆記就有評詩記事之作,如《四庫全書總目》列為子部雜家類的陳郁《藏一話腴》,《提要》稱其「多記南北宋雜事,間及詩話」;現在也有把《藏一話腴》列為宋詩話的。這樣,古典文學界已把筆記作為文學類的一種文體,與詩、文、詞、曲及詩文評并列,這確有益於拓展筆記研究的視野。關於編纂中的具體問題,本書的《编築説明》,已有述及,這裹不再贅述。本書所收的面較寬,把符合於筆記體裁的著作盡可能收輯起來,以省卻讀者的翻檢之勞,但有些專題書,如詩話、語錄,以及譜錄類的茶經、盡譜等,其形式雖近於筆記”寊質為專書性質,為收錄標準規範起見,仍不予收錄。至於收錄的時代断限,凡由五代入宋,而其成書在宋建國以後的,則輯入。如列於本書首部的《北夢瑣言》,著者孫光憲,長期仕宦於五代後期荆南高季興,後隨高氏人宋。《四庫總目提要》據其書名「北夢」,以為比喻荆州,就定此書「仕高氏時作」。其實根據當今研究,其最終成書,在人宋以後。又如周密,為南宋人,而其《武林舊事》作於宋亡入元以後,但其書主要仍記故都臨安舊事,故與其所著《齊東野語》、《癸辛雜識》均收人本書。可見,整理工作中時代断限問題必須與考證、研究相結合。作為一代筆記的匯集,其整理原則,應是一求全,二求正。求全,前巳約述,在這方面,全確是有其優勢的。如中華書局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至今已印有四十餘種,但與這部《全宋筆記》相比,如本書第一编,自宋初《北夢瑣言》至北宋中期司馬光《涑水記聞》,收有三十多種,而同一時段,中華書局出版的僅有五種,其匯集的長處就自然顯示出來。至於求正,則要求文字、標點方面,力求無誤,提供一種信實的版本。宋人筆記,涉及不少史事,其中也有記事之訛及評議之誤,如果有人作專書整理,可以下工夫進行考訂、校正,這對研究者極有用,如周勛初《唐語林校證》、劉永翔《清波雜志校註》,都極見功力。但匯集不可能如此作,這是總集匯集編纂的通例。這裹要提的是,筆記由於記事雜,且所記多為口語俗事,因此文字的訂正與句断的準確,難度較大,這方面有時比詩文總集的编赛更難。已出版的筆記,其中文字與標點訛誤,經人指摘、批評的,相當多。李一氓先生於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擔任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時,曾囑咐小組辦公室將古籍整理(包括標點、校勘、註釋、今譯〕的批評性文章,匯編成《古籍點校疑誤匯錄》,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從已出版的六册中,有關筆記點校失誤的書評就很多,而且大部分是關於宋代筆記的。由此也可見出本書整理點校工作的艱辛。這裹我想再提兩事。一是多年從事古籍整理研究的資深编審陳新先生,受大象出版社的兼聘,對本書認真通讀,嚴謹審閲。陳新先生長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工作,八十年代後期起,作為《全宋詩》的主編之一,又好幾年參與《全宋詩》的编纂,極有閲稿、審訂的經驗。一一是大象出版社得悉《全宋筆記》的编纂信息,就立即與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聯繋,他們從文化積景與學術建設的大計出發,毅然承擔這一艱巨的出版任務,再次顯示其多出文化精品、傳揚中華文明的抱負和氣概,確令人敬佩。我想借此向大象出版社領導及其他有關同志深致謝忱。

 

《全宋笔记》出版说明:

宋人筆記是宋代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龐大。據初步統計,現存宋人筆記約有
五百餘種,内容幾乎涉及宋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具有較高的史料和文化價值。
目前學術界和出版界已對一批主要的宋代史籍和詩文進行了整理,出版有《全宋
文》、《全宋詩》、《全宋詞》。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一一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學術界和出
版界日漸重視對宋人筆記的整理工作,如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上
海古籍出版社的《宋元筆記叢書》等。但迄今為止,尚無一部系統整理過的收羅齊全的
宋人筆記總匯。因此,對現存所有宋人筆記進行系統整理,编輯出版一部《全宋筆記》,
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學術活動。《全宋筆記》整理出版後,連同《全宋文》、《全宋詩》等,宋
代經整理的文献資料基本上能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概貌,這對於發掘和發揮這批文献的價
值,方便學術研究,保存祖國文化遺産,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無疑有着積極意義。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在程應鏐等老一輩學者的率領下,曾經整理出版過
《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编》、《文獻通考》等大型宋代史籍。多年來在宋代古籍整理方
面積絷了一定的资料和經驗。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支持下,我們曾開展過用計算機對宋人筆記進行系統檢索的科研嘗試工作。經過
多次討論和論證,我們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宋人筆記整理方向上。我們選了一一十種宋人筆
記進行試點,以《宋人筆記集成》為名申請立頂,獲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
的資助。在整理此11十種宋人筆記基礎上,我們將整理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所有現存宋人
筆記,製定了全面承搶《全宋筆記》校點整理的工作計劃,對現存五百種宋人箪記進行系
統整理,計劃分十編出版,每编收錄五十種左右宋人筆記。我們打算用五六年時問完成
這項富有意義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的指導和大力支
持。我們的計剌和試點工作也得到了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領導的關心和肯定。國内
外許多專家學者給予了熱心的支持和幫助,向我們提出了不少指導性的建議。上海圃書
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大圖書館、上海師大圃書館等單位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極大
方便。此外,我們的整理工作還借璧利用了不少學者的成果。大象出版社在日益市埸化
的出版形勢下,從整理國故,傳承文化逍産出發,毅然挑起了出版《全宋筆記》的重擔,解
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在此,我們謹向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誠擎的謝意。
關於本書的編纂體例,特作如下説明,丨
有關「筆記」的涵義,學界看法不一,我們取以下之説:筆記乃随筆記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本書所收者,以宋人著述的筆記專集為限,未成專集的,散見的單條筆記不在
整理之列。筆記叙事雖或有所側重,然其内部並無嚴密體系,各條記事互不相關,表現了
其信筆剳錄,叙事紛雜的特性。故凡題材專一,體系結構緊密的專集,雖亦有逐條叙事
者,則已非隨筆之屬,如專門的詩話、語錄、譜錄類的茶經、畫譜、名臣言行錄、官箴等,不
在收錄之列。
宋人已有把當世筆記分類彙編成册者,如《類苑》、《類説》之類。後人亦有《宋稗類
鈔》、《宋人軼事#編》等,此種書籍亦不收錄,但可從中輯佚,以補現存版本之缺。
本書所收筆記以宋朝人所撰為限,與宋朝同時的辽、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所屬作
者之筆記不收。本書收錄断限,凡五代入宋以後有筆記者,則連帶收其人宋前的筆記。
宋亡以前有筆記者,連帶收其人元後的筆記。
本書按作者世次分編出版,原書不存而由他書輯得者,則编入末編。
本書編次,原則上以作者生年先後為準;不知生年的,則參以科舉及第之年;未
曾登第的,參以人仕之年;以上皆無考者,則以卒年為準;佚名或無生卒爵里可考者,
依筆記反映的與作者同時人的生活年代依次排列。然完全依作者的世次排列,會導致每
册書篇幅大小不一。故按出版要求,對作者的排序作適當調整,以求得每册書篇幅相對
均等。

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説明,内容包括作者小傳〈凡正史
有傳者,則略言之〉、成書經過、内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等。
本書的编纂宗旨在於為學術界提供一套收羅齊全,便於査找和使用的宋人箪記資
料。故全書不作繁瑣校勘,以是非校為主。筆劃小誤顯係誤刻、誤抄者,徑改之,不出校。
其他錯訛,據版本或他書校正,並附簡明校勘記。所用工作底本以常見的通行本為主,以
有價值的本子參校。
本書采用繁體字豎排,新式標點。原書有標目者,仍沿其舊;無標目者,不再擬定。
段落文字過長者,據内容酌情分段。各書視具體情況编制目錄,列於書首。如屬殘佚之
書,則廣加搜羅逸文,盡可能從類書或他書中輯佚,補錄於書末,並注明出處。
古籍整理工作是一項嚴肅而慎重的學術事業,任重而道遠。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對學
界有所補益。同時,我們也真誠地企盼學界同仁和讀者對我們工作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
提出寳貴意見。
七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二〇〇三年八月

《全宋笔记》书摘:

餘人飲,至夕曰:「諸公清夜何以爲娛?僕願爲少致殷勤之歃【七四,幸無形迹。」因
曰:「街市倡優悉可呼,然不足以陪君子。但諸公平日屬意或嘗奉周旋者,千里之内皆
能致,第各言其姓氏與夫所居之地,今夕將畢集焉。」諸人以爲荒唐繆悠之詞,醉中故以
所志應之。遂自燕集之所至一竹林中,有堂高極淨潔,後有小齋閣十餘所,户牖茵屏之屬
悉備,各令謁其一。更闌之後,凡所言者婦人皆啟户而入,或與之有故者,敍問契闊,及道
平時昵語它人不得而聞者皆説焉。安寢至曉,靈索扣户呼曰:「吾非妄矣,可起也。」諸
公推枕惘然,恍如夢覺,各不知所以,但相視駭歎而已,因扣之【七五】。靈素曰:「此亦末
事,諸君幸有識者【七六,它日詢之可也。」其間有密往之者,則曰:「是夜夢有人召去奉
一笑之適。」問其處所言語,无少異也。山陽徐望渭老者,言其從父公裕時爲祕書丞,親
預邦會也【七七】。
鄭,卿
林靈素得幸之後,凡有藜能之人至京師,皆拚匿不以聞之于上,或恐有勝于己者之故
也。忽有道人自江南來,年甚少,願供洒掃之役。會禁中設醮,命道士輩書青詞【七八】,稍
鹵莽,靈素躁怒。道人前來曰:「某願爲之。」靈素命吉蠲筆墨之屬。道人曰:「不須也,
將紙來。」但以尋常所用筆倚而寫之,衆竊怪且笑其不知事體也。俄頃書就,端謹精密,前所未見「靈素固已訝之,自是遇之良厚。凡事過目即解,且度越他人。靈素亦奇而忌
之,每戒其徒,遇警蹕府臨,即勿令出。一日,徽考幸其舍,語及黄白事,嘆息以謂未始一
遇其人,既而去。道人告靈素曰:「某蹇有是術,願先生姑試之。」靈素前已異之,取道像
前古銅香爐與之,曰:「汝可以此爲銀者乎?」道人曰:「甚易耳!」即于腰間小瓢中取
藥少許,微以手擦之,持以示靈索,則已爲黄金矣,銀不足道。靈素見之大駭賞,延之上
座,少選遂不見,呼之則已逸去。後數日,上幸靈素所居,忽仰視見三清閣牌上有金書小
字兩行,首目所不覩。閣既高而牌出飛籥之外,人跡所不能到者,上甚訝之。亟令人縛梯
往覲,字云:「鄭子卿居此兩月,不得見上而去。」上即問之,竅素直言其事,且謝不敏。
上令取其榜置之禁中,靈素自此眷衰。廉宣仲云。
龍主
宣和七年元日,有太學生數人共登豐樂樓會飲。都城樓上酒客坐所各有小室,謂之
「酒閣子」。鄰閣有一客,引盃獨酌至敗斗,浩歌箕踞,旁若無人,衣冠甚偉。諸生異之,
因相率與之揖,且邀之共坐。客亦不醉,來前又飲斗餘,議論鋒出,凡所啟問,悉出人意
表。諸生降問及姓氏,曰主姓龍,棄家訪道,随所寓而安之,亦有年矣。諸生因以先生目
之,問曰:「先生休歇之地可得聞乎?」客曰:「在景龍門外某人小邸中安下。諸公翌日

幸早至彼,恐差晚則某亦出矣。」諸生中有如期訪之者,客果在焉。一室瀟然,一榻、|老
僕,他無有也。語諸生曰【七九】:「某亦欲與諸君小款,但逆旅非所宜。某日有暇,幸與前
日同席諸公子偕行出郊,爲之畢集,某之願也。」生諾之,以告二三子。至日,謁告以往,
客復在焉。命老僕摘錢數千,出都門外沽酒,市果餌。徜徉一二小圃中,歃飲終日,間以
經史未通處問之,皆迎刃而解。諸生中有以弧矢自随者,會空中有羣臈穿雲而過,客取弓
調矢,一箭雙臈墜地,諸生又驚服。自是每有暇則訪之,客必在焉。一日,俱過新城下,時
土木方畢,迪樓鬱峙。客忽指示諸生曰:「不過一歲,此城當毁,雖外城亦然,地皆瓦礫
之場。」言訖嘆息。時告密者分布閭巷,諸生惶恐。重足周視而不敢答。復引諸生至近
郊人稍稀處,曰:「幸諸君遊既久,亦有以告語者,幸毋忽。」諸生請所以。客曰:「胡騎
將犯闕,天子當北狩,城破日大雪,天下自此遂亂。諸君毋以升斗之計顧惜弗歸,宜各懷
親念家,急出都即可免【八0】。不然,非某所知,吾亦從此逝矣。」言畢而散。翌早,諸生再
訪其居,將以扣其詳,則店媪云:「昨夕已告去矣。」諸生以爲異也,遂請告,各給長假遺
里中,後悉如其言。叔外祖曾台州公永語僕如此云。後觀《華嚴經》中有龍主鳩盤荼王,
始悟即其人也。

《全宋笔记》一至六册总目录:

第一编目录(50种)

第一册

1、北梦琐言 孙光宪撰

第二册

2、清异录 陶榖撰 郑树声 俞钢整理

3、三楚新录 周羽翀撰 俞钢整理

4、贾氏谭录 张泊撰 俞钢整理

5、洛阳缙绅旧闻记 张齐贤撰 俞钢整理

6、南唐近事 郑文宝撰 张剑光整理

7、江南余栽 佚名撰 张剑光孙励整理

8、江表志 郑文宝撰 张剑光孙励整理

第三册

9、广卓异记 乐史撰 张剑光整理

10、 江南野史 龙衮撰 张剑光整理

11、五国故事 佚名撰 张剑光孙励整理

12、王文正公笔 王曾撰张剑光孙励整理

第四册

13、南部新书 钱易撰 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14、近事会元 李上交撰 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15、江南别录 陈彭年撰 常易安陈尚君整理

16、钓矶立谈 史温撰 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17、丁晋公谈录 傅为丁谓撰 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第五册

18、锦里耆旧传 勾延庆撰 储玲玲整理

19、宋景文公笔记 宋祁撰 储玲玲整理

20、碧云騢 梅尧臣撰 储玲玲整理

21、儒林公议 田况撰 储玲玲整理

22、江邻几杂志 江休复撰 储玲玲整理

23、文正王公遗事 王素撰储玲玲整理

24、笔说 欧阳修撰 储玲玲整理

25、欧阳文忠公试笔 欧阳修撰 储玲玲整理

26、归田录 欧阳修撰 储玲玲整理

第六册

27、湘山野录 释文莹撰 郑世刚整理

28、玉壶清话释 释文莹撰 郑世刚整理

29、东斋记事 范镇撰沛永成整理

30、御试备官日记 赵抃撰 黄纯艳整理

31、春明退朝录 宋敏求撰 郑世刚整理

第七册

32、涑水记闻 司马光撰 张希清邓广铭整理

33、温公琐语 司马光撰 张希清整理

第八册

34、孙威敏征南录 滕元发撰 黄纯艳整理

35、韩忠献公遗事 强至撰 黄纯艳整理

36、蜀梼杌 张唐英撰 黄纯艳整理

37、曾公遗事 曾布撰 程郁整理

第九册

38、东坡志林 苏轼撰 孔凡礼整理

39、补录:商刻东坡志林 苏轼撰 孔凡礼整理

40、仇池笔记 苏轼撰 孔凡礼整理

41、渔樵闲话录 苏轼撰 孔凡礼整理

42、龙川略志 苏辙撰 孔凡礼整理

43、龙川别志 苏辙撰 孔凡礼整理

第十册

44、麈史 王得臣撰 黄纯艳整理

45、晁氏客语 晁说之撰 黄纯艳整理

46、杨公笔录 杨彦龄撰 黄纯艳整理

47、王氏谈录 王钦臣撰 夏广兴整理

48、青箱杂记 吴处厚撰 夏广兴整理

49、吕氏杂记 吕希哲撰 夏广兴整理

50、月河所闻集 莫君陈撰 夏广兴整理

 

 

第二编目录(45种)

第一册

1、茅亭客话 黄休复

2、道山清话 佚名

3、寇莱公遗事 佚名

4、家世旧事 程颐

5、孙公访圃 孙升

6、国老谈苑夷门君玉

7、画墁录 张舜民

第二册

8、青琐高议 刘斧

第三册

9、梦溪笔谈 沈括

10、补笔谈 沈括

11、续笔谈 沈括

第四册

12、渑水燕谈录 王-之

13、 文昌杂录 庞元英

14、谈薮 庞元英

15、海岳名言 米芾

16、书史 米芾

17、画史 米芾

第五册

18、续世说 孔平仲

19、珩璜新论 孔平仲

20、谈苑 孔平仲

第六册

21、闻见近路 王巩

22、甲申杂记 王巩

23、随手杂录 王巩

24、后山谈丛 陈师道

25、萍洲可谈 朱彧

26、侯鲭录 赵令时

第七册

27、明道杂志 张耒

28、师友谈记 李廌

29、钱氏私志 钱世昭

30、岳阳风土志 范志明

31、闻见录 邵伯温

第八册

32、东轩笔录 魏太

33、丰清敏公遗事 李朴

34、泊宅编 方勺

35、青溪寇轨 方勺

36、燕魏杂记 吕颐浩

第九册

37、宜州家乘 黄庭坚

38、冷斋夜话 惠鸿

39、遵尧录 罗从彦

40、麟台故事 程俱

41、岩下放言 叶梦得

42、玉润杂书 叶梦得

第十册

43、石林燕语 叶梦得

44、石林燕语辨 汪应辰

45、避暑录话 叶梦得

 

第三编目录(40种)

 

第一册

1、彭乘《墨客挥犀》

2、彭乘《续墨客挥犀》

3、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4、高晦叟《珍席放谈》

5、张礼《游城南记》

第二册

6、王谠《唐语林》

第三册

7、王钦臣《王氏谈录》

8、苏象先《丞相魏公谭训》

9、章炳文《搜神秘览》

10、何蘧《春渚纪闻》

第四册

11、孙宗鉴《西畲琐录》

12、黄伯思《东观余论》

13、黄朝英《缃素杂记》

14、夏少曾《朝野佥言》

第五册

15、李刚《靖康传信录》

16、李刚《建炎进退录》

17、李刚《靖炎时政记》

18、陈东《靖炎两朝见闻录》

19、无名氏《建炎复辟记》

第六册

20、吕本中《师友杂志》

21、吕本中《紫微杂说》

22、赵鼎《家训笔录》

23、赵鼎《辩诬笔录》

24、赵鼎《建炎笔录》

25、赵叔问《肯綮录》

26、马永卿《懒真子》

第七册

27、朱弁《曲洧旧闻》

28、郑刚中《西征道里记》

29、洪皓《松漠纪闻》

30、苏籀《栾城先生遗言》

31、龚明之《中吴纪闻》

第八册

32、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33、施德操《北窗炙輠录》

第九册

34、张邦基《墨庄漫录》

35、蔡绦《铁围山丛谈》

第十册

36、朱翌《猗觉寮杂记》

37、侯延庆《退斋笔录》

38、徐度《却扫编》

39、曹勋《北狩见闻录》

40、孔传《东家杂记》

 

第四编目录(40种)

第一册

1、王观国 学林(上)

第二册

2、王观国 学林(下)

3、王灼 碧鸡漫志

第三册

4、姚宽 西溪丛语

5、康兴之 昨梦录

6、胡铨 经筵玉音问答

7、廉布 清尊录

8、王铚 默记

9、张知甫 可书

10、释祖秀 华阳宫记事

11、汪若海 麟书

第四册

12、陈长方 步里客谈

13、旧题辛弃疾 南烬纪闻录

14、旧题辛弃疾 窃愤录 窃愤续录

15、丁特起 靖康纪闻

16、李石 续博物志

第五册
17、沈作喆 寓简

18、曾慥 高斋漫录

19、吴宏 独醒杂志

20、百岁老人袁褧 枫窗小牍

第六册

21、邵博 邵氏闻见后录

第七册

22、庄绰 鸡肋编

23、韩元吉 桐阴旧话

24、袁文 瓮牖闲评

第八册

25、佚名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26、佚名 呻吟语

27、韦承 瓮中人语

28、石茂良 避戎夜语

29、佚名 建炎维扬遗录

30、王若冲 北狩行录

31、洪遵 翰苑遗事

32、程大昌 北边备对

33、程大昌 演繁露(上)

第九册

34、程大昌 演繁露(下)

35、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

第十册

36、程大昌 程氏考古编37、程大昌 程氏续考古编

 

第五编目录(39种)

第一册:
1、吴坰:《五总志》
2、佚名《中兴御侮录》
3、刘忠恕《裔夷谋夏录》
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佚名《南窗纪谈》
6、释晓莹《罗湖野录》
第二册:
7、释晓莹《云卧纪谈》
8、龚颐正《芥隐笔记》
9、费衮《梁溪漫志》
10、张棣《正隆事迹记》
第三册:
11、吴曾《能改斋漫录(上)》
第四册:
12、吴曾《能改斋漫录(下)》;
第五册:
13、洪迈《容斋随笔》
14、洪迈《容斋续笔》
第六册:
15、洪迈《容斋三笔》
16、洪迈《容斋四笔》
17、洪迈《容斋五笔》
第七册:
18、范成大《揽辔录》
19、范成大《骖鸾录》
20、范成大《吴船录》
21、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第八册:
22、陆游《老学庵笔记》
23、陆游《避暑漫抄》
24、陆游《放翁家训》
25、陆游《入蜀记》
26、陆游《家世旧闻》
27、陆游《斋居纪事》
28、周必大《淳熙玉堂杂记》
29、周必大《干道庚寅奏事录》
30、周必大《二老堂杂志》
第九册:
31、周煇《清波杂志》
32、周煇《清波别志》
33、周煇《北辕录》
第十册:
34、陈善《扪虱新话》
35、高文虎《蓼花洲闲录》
36、马纯《陶朱新录》
37、田渭《辰州风土记》
38、李如篪《东园丛说》
39、崔敦礼《刍言》

第六编目录(42种)

第一册
1、挥麈前录,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2、挥麈后录,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3、挥麈第三录,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第二册
4、挥麈录余话,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5、投辖录,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6、玉照新志,王明清撰,戴建国,赵龙整理。
7、摭青杂说,佚名撰,燕永成整理。
8、厚德录,李元纲撰,朱旭强整理。
第三册
9、松窗百说,李季可撰,赵维国整理。
10、省心杂言,李邦献撰,赵维国整理。
11、岭外代答,周去非撰,查清华整理。
12、常谈,吴箕撰,赵维国整理。
13、采石战胜录,员兴宗撰,赵维国整理。
14、采石瓜洲毙亮记,蹇驹撰,赵维国整理。
15、采石毙亮记,佚名撰,赵维国整理。
16、焬王江上录,佚名撰,赵维国整理。
17、卧游录,吕祖谦撰,赵维国整理。
第四册
18、北行日录,楼钥撰,朱旭强整理。
19、石鱼偶记,杨简撰,朱旭强整理。
20、云麓漫钞,赵彦卫撰,朱旭强整理。
21、重明节馆伴语录,倪思撰,储玲玲整理。
22、经鉏堂杂志,倪思撰,朱旭强整理。
第五册
23、过庭录,范公偁撰,储玲玲整理。
24、耆旧续闻,陈鹄录正,储玲玲整理。
25、使金录,程卓撰,储玲玲整理。
26、纬略,高似孙撰,储玲玲整理。
第六册
27、野客丛书,王楙撰,储玲玲整理。
第七册
2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李心传撰,徐规整理。
第八册
29、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李心传撰,徐规整理。
30、旧闻证误,李心传撰,金园整理。
第九册
31、西畴老人常言,何坦撰,张剑光整理。
32、涉史随笔,葛洪撰,张剑光整理。
33、中兴战功录,李壁撰,张剑光整理。
34、涧泉日记,韩淲撰,张剑光整理。
35、准斋杂说,吴如愚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36、襄阳守城录,赵万年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37、四朝闻见录,叶绍翁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第十册
38、宾退录,赵与时撰,姜汉椿整理。
39、经外杂钞,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40、读书杂钞,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41、古今考,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42、贵耳集,张端义撰,许沛藻,刘宇整理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36 积分
购买下载说明: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同QQ号:317591865 全天在线
资源编号:5560
资源大小:1.6G
储存地址:百度网盘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